Hey! Cheese!〈 我的乳酪進修之旅札記 1 〉
2025-03-30作者|Lisa Chung
—— 當各國的乳酪販售者齊聚一堂,我才發現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
#Day0 #Cheesemonger #MONS
𓄺 𓄺 𓄺
我現在在距離台灣9900多公里遠以外的地方寫下這些文字。
札記的內容會分享我每天在MONS課程中的所見所聞,需要更多組織的知識性內容會比較少,計畫是每天下課後會寫一小段紀錄。
𓄺 𓄺 𓄺
MONS Cheesmonger課程主要針對世界各地的乳酪販售者/想成為乳酪販售者的學員參與,我們的第一堂課於週一(也就是明天)正式開始。
在第一堂課開始之前,大家需要各自在週日晚上17:00前抵達Roanne的指定住宿地點,晚上會有一個簡單的歡迎活動,讓大家認識彼此。
𓄺 𓄺 𓄺
先說說我的同學組成好了。
來自瑞典的乳酪家族的一對父女,1960年起在瑞典生產乳酪,中間中斷了一段時間,自2008年起,現在掌家的兄弟決定重新拾起這份事業; 來自加州的70歲主廚/WSET講師/乳酪販售者,專攻西班牙酒,非常有活力,雖然嘴上說自己很老派,但我覺得她的心還很年輕; 來自波蘭北部的乳酪販售者,十年前和侍酒師夥伴在波蘭開了第一間Cheese & Wine Bar,不在店裡的時間,都在世界各地旅行,過著在各地喝酒吃起司的生活; 來自澳洲的WSET和Cheese講師,希望能夠把熟成乳酪帶到澳洲......。
我只能說,酷斃了!
𓄺 𓄺 𓄺
而讓這一切變成一個特別的旅程、我的老師們,是來自法國MONS家族的 Laurent Mons (法國到處都有MONS的起司店)、英國的乳酪專家/國際起司大賽評審 Emma Young。
𓄺 𓄺 𓄺
原本預計一個小時的歡迎活動,最終持續了2.5個小時。
與老師和同學分享著各自的經驗、不同國家面臨到的乳酪產業困境、每個人的願景等等,我發現,就算我身為這之中唯一的亞洲人,在Artisan Cheese的推動之路裡,我們大家面對的並沒有什麼不同。
即便在歷史悠久的乳酪大國——法國,也同樣面臨著年輕族群對於乳酪的一知半解、希望以各種『體驗』勝過深入瞭解每一個乳酪的故事與背景的狀況。
在其他近代才開始生產Artisan Cheese的國家,瑞典、波蘭、美國、澳洲,除了一樣有上述的困境之外,部分國家才剛剛開始走上Artisan Cheese生產之路; 銷售的語言、模式必須要求新求變,才能跟得上變化越來越快的年輕族群......
當然,在各國都在同步發展與教育消費者的歷程中,也有值得期待的部分,隨著消費者的知識增加、消費意識與意願提升、不同國家的政策支持與Artisan Cheese市場的聲量提升,即使在原物料、國際運輸費用上漲的狀態下,乳酪銷售鏈與販售者在最終定價上更加平衡且「合理」,讓乳酪不再是『高不可攀』的昂貴存在。
*註:這邊並非指乳酪變得更便宜,如果拿同一塊乳酪現在的售價與過去的售價相比,依然是呈現上漲的狀態,這邊指的是用不同時期的末端定價策略對比消費水平來看,的確呈現越來越「合理」且「多數人可負擔的」狀態。
𓄺 𓄺 𓄺
我記得曾經寫過,自己沒有想過侍肉師與伊比利火腿帶我走了好遠、看見好多不曾看過的風景; 乳酪也是,八年前的我沒有想過能夠在這個廣大無邊的世界裡,持續發現、持續喜愛,時至今日,竟然可以因為手中的一小塊乳酪,踏上這段旅程。
多麽幸運的一件事。
未完,明天繼續
寫於Roanne